網頁

2011年7月3日 星期日

eva solo 可負擔的精品

Eva solotool design一直都是魚幫水水幫魚的夥伴關係

對很多設計公司而言,是求之不得的

也因此她們推出的產品雖然簡單,但往往能帶來很美好高品質的感受

當然這也是要很高的內力,以及很好的市場力支撐

對很多台灣設計公司而言,難的往往不是可以設計出好作品這一塊

以下是我最喜歡的兩件作品:



第一個是不用澆水的盆栽,其實原理很簡單,也許之前也有人這樣做過,eva solo把質感做的這麼漂亮,又似乎非常簡單使用

當然漂亮也是有代價的,一個11公分的盆栽要價一千五,這要有相當的愛啊~

這邊有實際使用的分享http://www.rainydaymagazine.com/RDM2010/Home/February/Week3/RDMHomeFeb1810.htm

這是一組廚房工具,一個底座可以組合起來,當初好幾年前在日本出差時看到,整組我印象中兩千多左右(也可能是太久我記錯了),是我的愛可以負擔的範圍,但後來報給公司做樣機了,在北歐櫥窗看到報價3800,我的愛就熄了

但有使用廚房的消費者,這應該是很値得的投資,尤其是單身的都會男子,放一兩個eva solo的工具整個廚房的質感都提升了

以下為台灣代理北歐櫥窗的介紹

Eva Solo

Eva是一位丹麥婦人,她的公司Eva Denmark是一家擁有60多年 歷史的廚具公司,生產高品質有設計感的實用鍋具廚具,1997年,丹麥著名的設計工作室Tools Design Eva Denmark 合作, 推出Eva Solo 這個年輕的品牌,它的訴求在於讓 Eva "一個人" 也能享受的餐廚用品,所以取名為Solo

Eva Solo推出後,由於它美麗的造型以及實用的功能,造成歐 美日市場熱烈的響應,尤其它的色彩,非常清新溫暖,加上精美的包裝,這幾年在歐美迅速走紅,成為生活精品店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員。更厲害的是,它的每一項商品,幾乎都曾經得過著名設計獎項,可以說是明星商品組成的一支勁旅。

照片出處:

http://aboutstyle.com.au/sub/evasolo/E568103.htm

http://www.dreamicons.com/eva-solo-selfwatering-glass-flower-pot-13cm-white-p-605.html

http://www.ndesignusa.com/index.cfm/hurl/obj=prodDtl/pid=94/prodDtl.cfm若有侵權,煩請告知


2010年11月26日 星期五

unplugged live!



生活中無可或缺的元素-電
在千年的歷史裡沒有電力依然可以造就人類的文明,
為何電力再現金如此重要?

電力來源往往從原始的元素創造,
我正在思考,
為什麼要多一個手續讓它變成電呢?
用風讓冰箱運轉,
用火讓微波爐開動...

太陽能是近代的發現,
也是一項幾乎可以實現的技術,
我們希望太陽可以拯救核廢料汙染的地球,
但是最新的發電並不是太陽能了,
最新的發電新科技是酵素分解,
葉綠素發電其原理也在於酵素分解...
雖然發電的方式很多,
但是生活的方式更多阿!
或許今天我們大家來試試看,
天一黑來點一根蠟燭,
火焰凋零蠟燭燒盡即刻就寢,
這樣的一天會不會來的更充實?




2010年11月14日 星期日

idrop。愛抓硬要說

 
   偶然在網路上看到這個,我耳邊彷彿就已經有一個熟悉的聲音淡淡的說:這技術真的可以嗎?找個技術佐證再來討論。不用說當然是在學校老師說的話,而在這句話之後即使辜狗大神再神通廣大,我們或許也會在技術關鍵字搜尋到第五頁後把這股怨氣硬生生的吞進肚子裡,然後換個題目,如果有頁數可以顯示的話。
   不過說真的,設計師眼睛接收的光真的要跑得比別人快,因為他們被賦予看到未來的任務,這也是為什麼這些人不是機械或是電子工程師而是一名設計師。




 
   這個概念產品看起來是一枝筆,不過它其實是一支滴管,操作方式很簡單很直覺,就是在這部電腦把你要的檔案進這支滴管,然後在那部IPHONE”進去,有一種可能性,現在我們說複製、貼上一個念頭就覺得是在說電腦的功能,如果這個產品在江湖上打滾久了,吸入擠出兩個詞或許也將變得很科技。
   這個產品說穿了,其實就只是一支觸控無線傳輸隨身碟,只是它使用大家都熟悉且習慣接受的手法傳達了出來,在人類文明發明了一個又一個令人瞠目結舌的用具,然後用盒子把它們裝起來產品化,接著再一個一個把他們變不見資訊化之後,現在終於又要用另一種方式回歸成用具了!
   我相信照這個進度,在不久的將來,人們的思想也可以這樣出來保存,或是訊息進去,可能就是像攻殼機動隊電子腦或是駭客任務那種概念,希望這樣可以幫助我改掉健忘的壞毛病,或是讓我輕鬆的學會什麼厲害的功夫,不過那時候該不會大家都肌肉萎縮了吧!?

這是駭客任務裡的角色先知,偉大的設計師能看見未來。

2010年10月17日 星期日

關於我們


邦伯設計CIS再設計,想創造令人耳目一新的感覺,從logo到名片還有視覺形象的規劃,目前進行到名片的部份,持續進行中...


logo






經過了很多的討論,我們的logo才正式的出現...







邦伯好物我們的logo主要是驚奇無限的涵義,而視覺的焦點在於綠色驚歎號下方是個逗點,呼應著驚嘆不是結束而是下一句的開始,而背景以看似葉子的形狀作為襯底,也間接的對應著落葉並不是結束,而是循環生生不息,配色方面則是運用較為偏綠的顏色,但是並不是正綠色,主要是搭配著考慮整體氣氛和公司形象,主要以簡約質感為路線。



名片







最後誕生了我們的名片...





一切從簡,在名片上更是想要以極簡的風格綻放出氣質,有時後簡單是伴著長久的美麗,樹葉跟樹葉的交集也是樹葉的造型,用虛線來呈現一種虛無中的真實,自然的定律是不變的卻不被我們看見,只要注視著會發現不是只能這樣,會有另一個驚歎號等你來打開。


雖然只是平面上的設計與操作,但是卻也是一段不易的過程,因為是代表著邦伯好物們的大家,並不是主觀的我喜歡就好,而是需要客觀的、有道理的去設計,不是為了美感而裝飾,而是深思熟慮有涵義的提升價值。









2010年10月10日 星期日

紀錄設計‧看設計─Objectified


    這是一部難得一見的設計紀錄片,對於電影愛好者的我來說,知道這樣一部片簡直就是一個天大的驚喜,我在做的工作,總算被拍成紀錄片,在一狗票的醫生、警察、探險家...紀錄片之後;而且很鉅細靡遺的把它的心臟剖開給大眾檢視,這其實是個很聰明也很冒險的做法。許多年前,設計是一個神祕的科學,人們知道他有條理,卻仍只能像看待藝術一樣的看待它,它就充斥在周遭,人們卻往往無從去了解它,它似乎尊貴、神秘、模糊;而如今,媒體總是在灌輸我們什麼是品味,或該用什麼好東西,人們在花了許多的錢以後,終於也想搞清楚,什麼是品味,什麼是好東西,什麼讓我花錢?以前的人,使用東西靠著經驗靠著感受去想這是不是一個好東西,然而現在的人對於評斷一個好東西,卻複雜得多了,這些複雜的因素到底是從何而來?是產品被設計了?還是我們被設計了?一個設計師該如何定位自己,其實非常值得我們設計者還有使用者去思考的。

    這個紀錄片的導演是Gary Hustwit,他透過許多設計大師在片中發表自己對設計的看法,讓大家對設計有多元的認識,或許這些大師他們就是大師,並不能代表所有的設計,不過他們所說的,的確反映了設計在努力的方向。而導演也在片中自己提出了幾個問題,讓觀眾在片中尋找自己的答案,就一個做設計的人來說,我覺得在這之中雖然有許多老早就在某某某些地方就知道的事情,不過這樣複習下來,卻也讓人感到震撼,讓你不禁回想起過去所做或想的種種,是否也還擁有當初了解這些事時的那股認同和熱情,我是不知道非設計者看完這部片是否也有跟我相同程度的感動,不過我相信他們一定也十分認同裡面所要表達的。



    Objectified似乎在台灣並沒有上映,實在很可惜對於一個聲稱要走向設計走向品牌的國家而言,不過我們的好朋友很幫忙,發明了P開頭S級好用的賞片系統,讓我們也能在搜尋打上「設計面面觀」後欣賞到這部好片,即使是簡體字幕,我們也能甘之如飴。

    這是預告片

2010年10月6日 星期三

假的真不了?

視覺往往是我們認識這個世界最直接的方法,我們也常鴆於視覺帶給我們的享受,所以才會有越來越大的電視螢幕,在買不起100吋大螢幕時,比較廉價的解決方式便是投影機,這樣的場景,應該是許多男生的夢想吧


但是,這是可以被想像的,而另外一種呈現的型式卻讓我震驚不已

BY http://blog.roodo.com/victorart/
原來,視覺給人的震撼,可以是在現實與虛擬之間游走的,就像大衛的大型魔術般,透過光影的變化,使人混淆,這個投影藝術更甚


好玩的是
他也可以放在小東西上

Augmented Sculpture by GROSSE 8 & LICHTFRONT / Passagen 2010 from Lichtfront on Vimeo.
往後元宵花燈應該不用花這麼多錢裝LED燈

IdN 100th issue celebration clip from Lichtfront on Vimeo.
這也是一個很好玩的方式
但除了好玩、新奇之外,對於實際生活是否能也有幫助呢?

Virtual Design Studio for EGGER from Grosse 8 on Vimeo.
對於一件新的產品的第一印象,也是來自於視覺,忘了誰說過"在開始想一件產品時,會先想到他的顏色,才會決定他事長甚麼樣子",所以,很多設計師們汲汲於Rendering上面,務求ren出來的圖,能充分表達該產品的質感,但中間客戶能看見,最終購買的消費者或許只能從型錄上或網路上才能想像材質變化後的感覺如何,這樣的型式如果能展示在HOLA或是IKEA的現場,是不是很棒呢?
沒有1:1的感覺,正是虛擬型式最大的缺點,量感與材質顏色面積,通常都是得要見到實際物品才能體會的,這樣的投影技術,是否也解決了一部分的問題。
假的,有時也會裝得了

2010年10月3日 星期日

廚房裡的開心農場

在廚房裡種植自己平常會用到的香草植物,應該是很多人在煮菜的時候會想到的一件事情,但是日照、土壤、照顧,應該也會讓很多人望而卻步,幾年前在美國看到的這個神奇植物膠囊機器,現在又更厲害了


產品原始網址只要短短四十五天 就能大到讓你可以下鍋

簡直就是用滿的出來
可以看見若只有一般的光線照射 比較起來 是沒法這麼快的成長的
原來秘密就在裡面
他在不斷循環的水中加入了氧氣
也有另外一種型式


除了香草植物 還可以種蔬菜 花 甚至中藥
直接在廚房裡開了開心農場
水耕方式的改良 跟新觀念的提出
讓這樣的設備 要價三四千塊台幣(但種子很貴就是了)
不過也算划算啦 光是檯燈也要一兩千 空心菜一株要二十塊(誤)
買個看植物生長的樂趣 最後還能安心的吃掉他

最後的疑慮應該是 違反自然法則快速生長的植物 是否沒有他應有的營養呢?